足迹
功高宰辅什么意思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6章 重启内阁(第1页)

一纸诏令。在百官兴奋的目光之中,从女帝手中挥洒而出。所有人心里的大石头也彻底落了下来。从这一刻起,太师林云的全部荣光都将了落下。手中的权势也将荡然无存。再也不能威胁到他们了,更何况失去了遍及天下的绣衣卫,这林云能不能活着到达北幽。还是不一定呢。在他们的眼中甚至,林云已成了一个将死之人。“陛下,臣提议复起内阁。”“可为陛下处理政事,陛下万金亦不可比的尊躯,如何能受一些琐事牵累,也是林云那贼厮。”“丝毫不顾及陛下的安危。”“强逼着陛下操劳,以至身虚体弱日益加剧。”“祸心滔天啊。”“吾等身居内阁,定能辅佐陛下成就千秋伟业。”图穷匕见。一个个文官大臣们,都十分紧张的望着女帝。生怕。从女帝口中听到拒绝的话。自从太师林云一手折断内阁的羽翼,将高高在上的内阁打入尘埃,亲手斩杀内阁首辅秦嵩。他们文官的地位就一落千丈,跟刍狗一般。被林云肆意的屠戮抄灭。眼下。只要重新复起内阁,他们很快就又是那个。高高在上的士族门阀。天下。文官任用,皆都需内阁点头首肯之后才可。想到这里。一个个文官生怕女帝不同意。还不忘了拉出林云:“陛下。”“就是林云废除了内阁,这绣衣卫才能。”“一家独大。”“遍布天下各个角落无人能治。”“权利若是不能制衡。”“恐怕要不了多久,就会有第二个林太师。”“趁势而起了。”“到那时就悔之晚矣了。”看着一个个文官以头抢地,萧若瑾犹豫了。复起内阁。她莫名的想到了那个风雪之夜。内阁首辅秦嵩,携着一众大臣谏言她乃国之祸乱。恳请先帝以她血祭奠社稷。本能的。对内阁还是一些抗拒的,目光也阴沉了下来。“陛下。想想林太师的前车之鉴啊。”注意到女帝的脸色变化,下方的文武百官们。脸色全都跟着变了,心里暗叫不好要。他们也都想起来多年前,首辅秦嵩做的破事了。好好的内阁首辅当不满足,非得跟一些巫蛊之人牵扯在一起,才给了林云废除内阁的借口。不忘了这茬的话,他们肯定不会这么轻率。就提出复起内阁的权柄。不过现在提都提了,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了。想到这里。一个接着一个文官大臣接连上谏。说什么。也要让女帝妥协下来,重新将内阁从尘埃里。给拉回到天上。“陛下,想想太师林云的前车之鉴啊。”“今日废除了绣衣卫,可绣衣卫的势力遍及天下,恐一时也难以彻底清除,若无制衡。”“假以时日。”“定会出现第二个太师林云。”“或是。”“亦或是。”说到这里,一众文官大臣们都有些欲言又止。装出一副支支吾吾的样子。瞬间。就激怒了高高在上的萧若瑾,冷若冰霜的喝到:“亦或是什么?”“给朕说到。”下方。一个个文官大臣见状,都忍不住窃喜起来。连忙上谏到:“陛下,林太师狼子野心。”“若是给他抓住机会,恐怕就会有卷土重来的机会,不知道有多少心怀火恻之人,遥相呼应。”“唯有重启内阁,才能抑制彻底清除绣衣卫。”“陛下流放林太师又废除了绣衣卫。”“那些本就死忠林太师之人,心生怨念也是常理。”这些。倒是他们的心声,要是不能趁着绣衣卫倒塌。加快打压清除的步伐。恐怕。他们连觉都睡不安稳了,搞不好夜半时分。就会有人摸进府中割走了他们的脑袋。不管是对权势的贪婪。还是。对自己小命的爱惜,这内阁都必须重新登临大乾朝堂,不然林云被赶走了,权利回到女帝手里。对他们而言又有什么好处?“这。”听到百官的劝谏,萧若瑾顿时沉默了下来。目光里面的抗拒却是少了许多。涉及到林云的问题,让她的心里十分的恼火:“这个林云,为什么要留下绣衣卫这么个大麻烦。”“如今要废除也不安稳。”“要不是你这么贪恋权势,什么事情都在你的一手掌控,算计,就连我这个皇帝在你这。”“也像是傀儡一般。”想到这里,萧若瑾眼底的犹豫越来越小了。一个小小的内阁而已。如果。连这个都惧怕的话,还如何掌控大乾朝堂,成为那万古时光都磨灭不去印记的千古女帝?怎么能让林云,彻底低下那个高傲的头颅?区区一个内阁而已。她已经不是那个,需要在庇护之下哭泣的小女孩了。相反的是林云的存在,对她来说已经成为了不可磨灭的污点,是必须要清除掉的,否者。世人永远都不会记得,大乾有这么一位千古的女帝。只会记得光芒万丈的太师林云。压下杂乱的思绪后,萧若瑾才淡淡的开口说到:“诸位爱卿所言,也不是没有道理。”“这些年一直都是绣衣卫独大,太师林云一手遮天,留下了诸多的弊病,这复启内阁一事。”“倒也不是不可。”“不过。”说着。萧若瑾的声音拉长了不少,这让一众文官们。全都跟着紧张了起来。死死的盯着萧若瑾,生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。“内阁可以复启,不过这内阁的首辅就不必设立了,否则又是下一个太师林云,势大滔天。”一直到女帝再次开口,文官大臣们才彻底的。松了一口气。虽然女帝不设立内首辅,有点没达到预期。也算是不错的了。况且。他们现在所处的局势,就算设立了内阁首辅之位,谁去坐合适?恐怕谁得了这首辅之位都难以服众。还不如悬空了,反正将来怎么样还不是他们这些。文官士族说了算的?“陛下,不知这林太师抄家之事,可否提上日程。”这时。一个平复下来的大臣上前,问出了一个牵动人心的问题。众多文官大臣们的目光,全都集中在了高台。死死的盯着女帝。